卵巢位于盆腔,是女性的重要器官,承擔著生殖功能、內分泌功能等重要作用。卵巢“年齡”是大事,從青春期開始排卵,35歲開始“衰老”,50歲準備“退休”。卵巢健康與女性年輕態息息相關! 本期“名醫談腫瘤”特邀北京大學首鋼醫院婦產科主任范穎教授,結合其自身工作經歷和臨床經驗,向我們介紹卵巢癌防治的現狀和未來。1.jpg

專家簡介     范穎 教授

北京大學首鋼醫院婦產科主任           首都醫科大學碩士研究生        

中國婦幼保健協會婦科微創分會委員          北京醫學會婦科腫瘤分會青年委員



在宮頸病變、子宮內膜異位癥、絕經后出血、女性盆底障礙性疾病、婦科內分泌疾病、婦科惡性腫瘤等婦科常見病、多發病的治療以及對高危孕產婦的診治和管理方面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咱們的身體就像一輛車,車還每年做保養呢!有很多人卻沒做到每年體檢。”范穎教授的話發人深省。 三個70%將卵巢癌防治現狀暴露無遺 “婦科主要有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三大惡性腫瘤,其中,卵巢癌是令醫護人員感到最頭疼的。”據范教授介紹,有70%卵巢癌患者發現即晚期,70%的患者在接受“手術+化療”的標準治療后兩年內會復發,70%的患者生存時間不超過5年。三個70%的數據已經將嚴峻的形勢暴露無遺,且由于治療手段未突破,十多年來相關數據一直沒有多大變化。 卵巢癌被稱為“沉默的殺手”,由于起病隱匿,多數患者沒有早期癥狀,一發現即晚期。對于卵巢癌,目前臨床上的標準治療方法是“手術+化療”,但是,經過標準治療后,仍有約50%~82%的患者體內可能有殘余腫瘤細胞。 “容易復發是卵巢癌治療面臨的最主要困境。”范教授認為,要想改變現狀,需將防治窗口前移。 通過體檢和自我管理來保護自己,遠離“沉默的殺手” “我們對待自己的身體要像對待愛車一樣,該保養時保養,該檢修時檢修,這樣才能高質量‘續航’。”范教授呼吁女性朋友重視婦科檢查,并就預防婦科腫瘤提出了以下建議: 1、養成定期體檢的習慣。卵巢長在盆腔,無法像其他腫瘤一樣通過脫落細胞進行檢查,但我們可以通過超聲進行初步篩查,高危人群最好定期進行篩查。 2、養成運動的習慣。肥胖也是腫瘤發生的一個高危因素,好的運動習慣既能幫助我們保持良好的身材,又能保護我們遠離高血壓等慢性病,同時增強身體免疫力。 3、進行自我管理。現在生活條件普遍比較好,物資充足,這對大家的自我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高血糖已被證實與婦科腫瘤的發生與發展呈正相關,因此,過度放縱其實是傷害自己。 4、戒除不良生活習慣。吸煙、喝酒、熬夜等不良生活習慣是誘發腫瘤的重要因素,因此最好盡早戒掉不良生活習慣。 除此之外,范教授還提醒廣大女性朋友,要關注身體上的變化,一旦出現腹痛、腹脹、圍絕經期異常出血或摸到腹部包塊等,應及時就醫。 多方合力突破卵巢癌治療困境 2022年4月,國家衛健委發布了婦科腫瘤診療指南,主要更新內容體現在基因檢測、抗血管生成藥物、免疫治療等方面。對于這些改變,范教授表示非常支持,她認為,化學治療對于患者來說可謂“傷敵一千,自損八百”,尤其是多次復發的患者,化療的副作用對于她們來說是無法承受的。現在政、產、學、研、醫、患多方都在努力,尋找新的有效方法用于治療卵巢癌。 “有一個我印象比較深的患者,她是因為子宮的疾病需要做手術切除,一般情況下我們會給患者保留卵巢。但是考慮到她的母親是因為卵巢癌去世,有相關的家族史,我們就給她做基因檢測,結果發現該患者攜帶BRCA基因突變,說明她屬于卵巢癌的高危人群。結合各因素和醫生的建議,最終,她選擇切除卵巢。”范教授介紹道:基因檢測可以從正常人群中篩選出卵巢癌高危人群,這類人群如能高度重視、定期體檢,就可以實現早期篩查。早期卵巢癌病人經過治療,預后普遍比較好,生存期長、生存質量也比較高。 范教授表示,隨著奧拉帕利、尼拉帕利、氟唑帕利、帕米帕利四款ParP抑制劑的相繼上市,國內卵巢癌治療進入靶向治療時代,治療模式轉變為“手術+化療+維持治療”。ParP抑制劑的應用,能夠大大延長生存時間,緩解復發,讓患者看到長期生存的希望。 免疫療法是近年來新興的療法,也是相關研究者一直在努力突破的方向,期待相關領域能夠早日實現突破,為患者帶來治愈希望。 范教授認為,隨著新的治療手段出現,未來卵巢癌的治療將變成一場持久戰,患者需要做好心理建設,不要被病魔嚇倒,要將卵巢癌看成一種慢性病,在心態上保持樂觀,才能更利于恢復。